硬盤固件壞了怎么修
瀏覽量: 次 發布日期:2019-09-17 22:19:58
1. 啟動程序
MRT工具的日立專修模塊啟動時提供兩種模式選擇 : “普通模式”和“安全模式”。以“普通模式”啟動時程序從硬盤讀取的參數進行初始化;以“安全模式”啟動時 ,程序不再讀取硬盤盤片上的數據,并忽略內部故障僅訪問PCB板。當硬盤固件數據損壞導致停止響應或者發出敲擊聲音時,應該選擇“安全模式”。
下面詳細的介紹“普通模式”。
程序啟動時首先讀取硬盤ID信息:
從硬盤ID中提取的硬盤型號等信息會顯示在窗口的頂端“硬盤信息”欄,默認顯示:“型號”、“序列號”、“固件版本”、“容量”。
然后程序根據選擇的硬盤家族進行必要初始化。之后程序會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配置:
1. 加載技術密鑰,如果出錯顯示以下信息:
“Load TeachKey…………………………………………Error(加載技術密鑰出錯)”
2. 讀取 NV-RAM 以獲得硬盤的某些內部參數,如果出錯顯示以下信息:
“Read NV-RAM…………………………………………Error(讀 NV-RAM 出錯)”。
3. 讀取模塊列表(“ USAG ”),程序首先會讀取USAG的Copy0如果Copy0無法讀取將嘗試讀取Copy1,如果出錯顯示以下信息:
“Read module table Error,Try to Copy1......(讀取模塊列表出錯,嘗試Copy1)”。
Copy1如果讀取出錯將顯示以下信息:
“Read module table…………………………………………Error(讀取模塊列表出錯)”
4. 讀取所謂的“ open modules table (開放的模塊列表)”,如果出錯顯示信息:
“ Read Open modules table…………………………………………Error(開放的模塊列表不可讀)”。
5. 讀取區域分配表(“ ZONE ”),如果出錯顯示信息:
“Read ZONE…………………………………………Error(讀取ZONE模塊出錯)。”如果此模塊讀取成功,則根據此模塊獲取硬盤磁頭數;否則將不顯示磁頭數,并將硬盤磁頭數初始化為0。
關于上面各條出現的出錯信息請見下面的故障分析和解決的方法。
2. 程序的使用
2.1 NV-RAM
固件版本號(例如, A45A )。固件版本號中的頭兩個字符應與 NV-RAM 中的μ - 碼的前兩個字符相同 ;若不相同那么硬盤就不能使用 NV-RAM 中的數據初始化,伺服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此固件版本碼也應與 NV-RAM 中的相應的碼相同。若不相同那么硬盤就不能使用 NV-RAM 中的數據初始化,伺服系統也無法正常工作。
2.2硬盤基本信息 。
查看基本信息時顯示以下信息:
--標識符(Identifier)。
--μ - 碼(μ -Code)。其中前四個字符( ER4O )表示硬盤型號(參看表 2.“屬系碼”)。
表 2. 屬系碼
后四個字符( A45A )表示固件版本號;它與 RON 中的固件版本號相聯系:前 2 個字符( A4 )必須相同,后 2 個字符可以不同。另外 NV-RAM 中的μ - 碼還應該與模塊列表( USAG )中的μ - 碼相同。否則硬盤將使用 NV-RAM 中的數據初始化;伺服系統啟動但是不讀取磁盤固件區的數據。
--Code of microprogram version ( 微程序代碼版本)。
--磁頭位圖(Heads map)(如,00 01 02 03)。硬盤中磁頭的數量和它們的連接情況。
SA結構檢測(檢查固件結構) 檢查固件的完整性和他們的內容有無損壞。
模塊的信息以以日志的形式顯示在程序的Log頁,。
“模塊對象備份”。此命令可以修復單個模塊或者一組模塊。此命令還允許以多種模式讀模塊:
讀模塊時忽略錯誤
Copy 0 (拷貝 0 )
Copy 1 (拷貝 1 )
Copy F (工廠拷貝)
“ Copy 0 ”或“ Copy 1 ”模式僅讀取模塊拷貝 0 或拷貝 1 。在多磁頭的硬盤中拷貝 1 對應的是磁頭 1 ;在單磁頭的硬盤中拷貝 1 位于另一個磁道上。模塊拷貝的精確位置存儲在 NV-RAM 中的地址字節。因此若將多磁頭的硬盤的數據寫入道單磁頭的硬盤的 NV-RAM ,將會引起敲盤——硬盤試圖尋找并不存在的磁頭對應的模塊拷貝。當只是拷貝 0 損壞,某一模塊包含不正確的數據;或者需要從某一拷貝中讀出模塊的部分數據,從另一拷貝中讀出同一模塊的另一部分數據時,這種模式就顯的非常有用了。磁盤旋轉會引起拷貝 1 中模塊的損壞擴展到鄰近磁道,這時可以使用 16 進制編輯器將從模塊 0 中讀取的的數據與從模塊 1 中讀取的數據拼接恢復。在做這一工作之前,應該選擇“讀模塊時忽略錯誤”模式。警告!不是所有的模塊都在拷貝 1 中有一份拷貝,因此他們只能使用“ Copy 0 (拷貝 0 )”模式。在“ open modules table (開放模塊列表)”列出,而在“模塊列表( USAG )”中沒有列出的模塊不能使用“ copy 1 (拷貝 1 )”模式。
“ Copy F (工廠拷貝)” 將在工廠寫入的模塊移到硬盤上沒有使用的磁道。 警告!只有“模塊列表( USAG )”中列出的模塊可以使用此種模式。另外, SRVM (柱面缺陷表) 模塊的工廠拷貝與實際使用的模塊在校正部分是不同的。很顯然,在 SRVM (柱面缺陷表) 模塊的“工廠拷貝”在寫入硬盤之后,硬盤又經過了最后校正,因此造成了兩者的不同。
![]()
2.3“修改配置”命令
如果某些原始模塊不可讀,可以從同型號的硬盤拷貝相應的模塊。這里要注意的是從其他硬盤拷貝的模塊,需要按照修改后的磁頭配置重新執行修改過程。需要修改的模塊是 ZONE,SRVM (柱面缺陷表)和 CNSL 。也有可能所有的模塊都不可讀(當磁頭 0 損壞時),
“更改磁頭位圖” 通過只修改 NV-RAM 中的數據來改變磁頭位圖。當固件區有缺陷扇區時,可以使用這一方法來修復硬盤。
“修改啟動標識” 將 NV-RAM 中的啟動標志位清零。當固件區損壞,致使硬盤啟動時中止或者磁頭發出敲擊聲時,可以使用這個命令來訪問硬盤上的固件模塊。此方法如同一個 “開關” 。
2.4 編譯器重建
“G-List轉P-List ” 將 G 表中的缺陷寫入 P 表。由于此命令是對編譯器操作,此命令會忽略所謂的“ candidate (候選)”缺陷(不穩定的扇區)。
2.5 磁盤 ID
Drive ID (磁盤 ID ) 修改磁盤 ID (磁盤 ID 由在 PC 啟動時由系統 BIOS 讀出),核對固件區中的信息是否與硬盤標簽上的信息相符。
2.5. 格式化
Formatting (格式化) 重建編譯器,用扇區緩沖中的隨機碼快速的覆蓋硬盤表面。如果遇到嚴重損壞的區域則中止。運行此命令時需要填入起始 LBA 地址和結束 LBA,格式化步長,跳過的最大扇區數 —遇到錯誤時跳過一些扇區并繼續進行,此外,還可以選擇是否記錄缺陷。如果選擇了記錄缺陷扇區,格式化結束后會顯示缺陷扇區列表。
2.6. 邏輯掃描
邏輯掃描,使用邏輯參數掃描磁盤表面,并將缺陷保存為文件。硬盤自動將發現的壞區寫入 G 表。掃描完成后將顯示缺陷條目,你可以手動編輯缺陷文件。并通過隱藏缺陷操作將缺陷寫入G-List(RDMT),最后執行G-List轉P-List將RDMT中的缺陷寫到PSHT中,執行此操作后RDMT將被清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