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移動硬盤怎么選
瀏覽量: 次 發布日期:2023-09-18 08:40:46
酷玩分享
0X00 自建的起因
最近兩年,是EVA粉絲們最后的狂歡。隨著終章的上映,我們的青春畫上了句號。EVA風格的聯名物品,幾乎充斥在我的周圍,從手機到剃須刀再到移動硬盤。我們自嘲地說,如果人生最后的那個盒子他們做,我也愿意買。
說到移動SSD硬盤,一般的成品外觀都比較普通。前些日子ROG出過一個 EVA聯名版的硬盤盒。我認為這塊硬盤外觀確實非常拉風,但是體積上有點巨大,再加過分的價格499元(空盒)。
在EVA聯名商品決策這件事情上,我的理性偶爾占據了上風,控制住了購買欲望。但是這份愿望一直在我身邊縈繞著,所以我決定自己做一個機甲風格的NVMe移動硬盤。
0X01 盤芯的思考
我們首先要選擇盤芯,其實就是一塊普通的2280規格的NVMe 固態硬盤。選盤這件事情其實需要謹慎思考,我思考了這3個方面的因素:
1.作為外置的移動硬盤經常插拔,在不同的設備,包括手機,電腦,平板,筆記本之間傳輸數據。比一塊安安穩穩插在臺式機或者筆記本中的硬盤容易出問題。所以硬盤必須是大牌的,顆粒和主控方案要有保障,還要完善的售后。
2.雖然現在的外置硬盤盒有雷電4版本的,理論速度可以上到40Gbps。但是支持這么高速度傳輸的基本平板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混亂的USB-C接口協議。
40Gbps的盒子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可能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跑在10Gbps左右,少部分勉勉強強可以到達20Gbps。對比動輒1000多的價格,我最終選擇還是選擇常見的10Gbps盒子,先用著等到科技的發展,價格的普及之后再輕松入手。
3.硬盤速度和規格的選擇,我其實糾結過許多,像一些非常高性價比的PCIe3.0低速盤,似乎就是為了移動硬盤而生的,他們的容量大,價格便宜發熱還低。比如西部數據的SN350 1TB 價格只要500多,比他更牛的是英瑞達P2 1TB只需要430還是5年質保。
0X02 長遠的選擇
我最終還是選擇了英瑞達的P5 Plus 1TB,這快盤擁有更強的4K讀寫速度,可以兼顧未來升級,即使裝在筆記本中也可以跑滿PCIe 4.0,性能方面絕不會拉垮。價格只漲了一點點749元在某寶上就可以買到。
盤到手之后,來一起簡單開個箱。依舊是和之前買的P5一樣的英睿達藍色。型號升級成了P5 Plus,主要是速度支持PCIe 4.0。先鋒標稱的連續大文件讀取速度可以到達6600MB/S,寫入也有5000MB/S,是一塊標準的頂級高速硬盤。
拆開后發現新盤與上一代的差別非常小,正面是黑色的貼紙,單面顆粒布局支持所有的筆記本,臺式機和索尼PS5。
主控是來自美光自研的DM02A1 ,外部有金屬頂蓋散熱。DRAM緩存也是美光自己家產品,容量為1GB, LPDDR4。顆粒方面,采用美光自家176層3D NAND閃存顆粒,這塊盤使用的是全盤模擬,可以在穩定性和耐用性之間靈活的切換。
0X03 筆電的測試
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性能測試,把它作為ThinkPad X1 Carbon 2021筆記本的主硬盤使用。
簡單跑一個娛樂分數,可能是因為測試平臺的限制,各項分數基本上到達了官方的標稱數值,日常使用足夠。
從硬盤專業檢測軟件SMARTCTL可以看到這塊硬盤支持0.005W的超低功耗待機模式,這個技術無論是筆記本還是移動硬盤這些對能耗非常敏感的移動設備來說都是福音。
最高滿載也只有4~8瓦左右,實際用下來發熱量極低。性能測試部分結束,下面轉入機甲風的SSD移動硬盤組裝。
0X04 機甲的裝配
這款機甲風格的移動硬盤盒,來自攝影師陳文堅的飯盒5號。滿滿的機甲戰術風格,整體使用鋁鎂合金CNC一體成型,硬盤工作時的熱量可以通過導熱墊直接傳給硬盤外殼,進行全方面散熱。
重量方面比較輕巧,搭配固態硬盤只有73克的重量。同時支持NVMe和SATA雙協議。比較細心的是他還有一個工作指示燈,硬盤是否在讀取,是否連接正常,一目了然。
還有一個熒光的燈管,在黑暗的環境下也可以容易地找到它。那么下面開始組裝。
首先我們把P5 Plus安裝在主板上,最后再把主板放入機殼中。
搭配定制的EVA貼紙,這紅色的甲風格外殼,不禁讓人想到明日香。
換一個角度欣賞一下,隨后使用4個內六角螺栓把,頂蓋和外殼固定住。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一下USB-C接口的特寫,放在盒子里的話,讀寫的速度會有所下降,但比一般的移動硬盤要快上很多。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0X05下期預告
ThinkPad Z13 Gen1這個機器已經使用了將近半年,最近也上市了,網上有少量的開箱和截圖。這是一個一言難盡的機器,里面包含著大量對未來筆記本設計風格的探索和嘗試。其中有些元素可能會曇花一現,就像2014年那令人詬病的 Dynamic Function Roll和五鍵合一觸摸大板。